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什么是水资源供需分析?

来源:碳索 时间:2022-06-27 09:43 浏览量:

  在流域或一定区域范围内对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的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水资源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可以揭示水资源供给和利用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反映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和变化趋势,为编制国土整治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城乡供水和工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内容

  包括划分平衡区和计算单元,摸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水资源供需水量预测,分析水资源余缺程度,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及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与措施。平衡区和计算单元按流域、水系、供水系统、用水系统划分。对于经济发达、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分区宜小。表示水情丰枯的代表年一般采用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P=75%)和特枯年(P=95%)。对于降水较少、年内分配过分集中于某一时段,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对农业灌溉定额影响不大的区域,代表年一般从区域内的天然年径流系列中选取;对于降水量比较丰富,年内分配比较均匀的区域,代表年一般在年降水量或作物生长期的降水量系列中选取。表示不同时期的代表年要尽可能与国家或地区中长期发展计划分期相一致,一般划分为现状、近期和远景等3个水平年。

  供水量分析

  供水量指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开发利用的水量。不同水平年新增供水工程设施需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拟定,或以提出并经批准的流域规划和地区水利规划为依据。供水量分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地表水按蓄、引、提等工程类型分别计算。其中,大中型工程的供水量,应根据工程规模经径流调节计算分析确定。小型工程设施的供水量,可通过典型调查,采用年内复蓄次数或地区水资源利用系数等简化方法计算。在缺水地区,地下水是重要水源。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以可开采量表示,由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乘开采系数求得。开采系数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要经试验研究确定。计算不同水平年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要考虑补给条件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程度。其他水源包括废污水处理后的回用,海水直接利用替代的淡水量,海水淡化,微咸水利用以及雨洪利用等。

  中国水资源供需分析

  中国水行政主管部门在1982~1986年间组织全国水利科技人员共3 000余人,开展了中国水资源供需分析研究。根据全国统一提纲和技术要求,将全国分为东北诸河、海河、淮河和山东半岛诸河、黄河、长江、华东诸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及内陆河等9个一级区(亦称流域片),以下又划分为82个二级区、302个三级区、2 000余个计算单元。各地分区调查了1980年各部门用水现状,分析了在1980年现有供水设施的条件下,不同保证率(P=50%、75%、95%)水资源的余缺情况,预测了1990、2000年不同保证率水资源的供需情势,提出了解决缺水的对策。各地的研究成果自下而上地逐级协调汇总,最后提出了全国研究成果——《中国水资源利用》。在汇总时,还用各区的耕地率、灌溉率、人口密度、工业产值模数、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缺水率等指标作为判别条件,结合各区地形、气象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其他因素,对水资源的余缺程度作了综合评价。成果表明:中国1980年河道外总用水量为4 437亿m³,其中工业用水占10.3%,城镇生活用水占1.5%,农村用水(包括灌溉用水、人畜用水等)占88.2%。1980年各分区供水设施在遇到保证率P=75%的来水时,共可供水4 735亿m³。预测2000年各分区在保证率P=75%时,共需水6 500亿~7 000亿m³,与1980年供水量相比,缺额较大,难于满足。但全国各地差异很大。从分区来看,可以分为余水区、基本平衡区、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四种类型。余水区和基本平衡区多在长江流域以南,但由于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匀和水利设施不足,这两区内的不少丘陵盆地和沿海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多在淮河流域以北,特别是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山西能源基地、辽河中下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上述预测特别是需水预测明显偏高,其原因是对经济发展和用水需求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2000年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43位院士和近300位专家的研究表明,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供水实现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