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南京水土保持公司-南京水土保持公司青海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筑牢黄河源头生态屏障【水土保持】

来源:碳索 时间:2022-09-22 09:47 浏览量:

  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互相交错影响, 南京水土保持公司,青海省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南京水土保持公司,作为黄河源头省份,如何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黄河源头生态屏障?

  近年来, 南京水土保持公司,青海省水土保持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水土保持总要求, 南京水土保持公司,全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打基础、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管理上台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摸清全省水土流失家底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是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自2004年开始启动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传统手段到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跨越,进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监测技术支撑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多年来,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青海省开展了三江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一期(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采取边建设、边补充、边优化、边巩固提升的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点面互补、天地一体的监测格局。

  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在区域遥感监测、系统研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积极与青海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将“3S”技术引入到水土保持监测中,开展了项目区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把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信息提取作为主要信息源,以地形图和数字化地图为基本工作底图,应用专业图件及水文气象资料相结合,以专业化遥感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人机交互解译、GIS空间分析等为技术手段,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典型样方调查,在建立解译标志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光谱、多源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分区、侵蚀类型、侵蚀强度等土壤侵蚀信息,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分析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加大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和应用的同时,参与制定了《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编制了《青海省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与流程(试行)》,在地面监测、遥感监测、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程成效评估中确定了17项水土保持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符合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实际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丰硕。自2005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全省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与评估项目、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等项目水土保持专项监测工作通过遥感监测、地面定点观测和抽样调查等技术手段,完成专项监测报告30余篇,获得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比较系统、较为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初步掌握了这些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开展了2018、2019、2020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省级监测区域动态监测工作,初步实现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全面掌握了全省水土流失基本状况。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用广泛。以报告及公报形式向社会公布全省水土流失总体情况、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等数据,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项目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和隐患,科学、客观地评估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各项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政府决策、考核支撑、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服务。同时,加强与省级生态监测部门的交流合作,与7个生态监测单位签订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数据交换共享合作协议》,为推进三江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数据支撑。

  实现监管全覆盖 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青海省加大水保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资金37.18亿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28亿元,开展执法检查3691次,下发整改通知928项,推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以“四不两直”、暗访督查等方式对全省淤地坝开展防汛督查检查,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得到不断强化。

  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利用高分影像、遥感解译、移动终端、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2019年、2020年组织全省40余个部门对8525个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开展现场复核确认,依法对2013个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查处,摸清了全省范围内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情况的家底,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首次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全省覆盖。初步建立省、州(市)、县三级联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模式,建成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信息化体系。生产建设项目首次深入到房地产、养殖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对人为水土流失的更全面监管和保护。与国土、环保、林业、发改、工商等部门横向联合,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减轻企业负担,显著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力度。2020年初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672条历史数据的补录工作,建成全省监督管理数据库,为推动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完成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2013年以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对象”“监管行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人员”等573项监管数据信息的梳理和录入工作,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初步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和监管的全覆盖,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联合监管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落实强监管举措,管控建设活动。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十三五”期间,部批项目检查率达到100%,在建省批项目现场检查率达到30%以上,督导各市(州)、县(市、区)在建项目检查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征收补偿费5.28亿元,是“十二五”的16.5倍,有效管制了生产建设项目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强化国策宣传,提升水保意识。深入实施《青海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实施方案》,指导黄南州、海北州成功举办了中青年干部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培训班;面向60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保法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发放宣传画5.6万余套、宣传手册1.4万余册,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信息网、青海水利等网站发布信息1400余条,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海省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水土保持规划任务的落地落实。“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行业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2.9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0.64亿元、省财政资金2.34亿元;实施水土保持工程264项,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3.8平方公里、坡改梯30.35万亩、小型水保工程3334座;坚持把水保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实行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使380个贫困村的12.09万贫困人口受益,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多年以来,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治理水土流失当作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效益彰显的新态势,对促进重点治理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在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科技示范、支撑城镇化建设进程、助推旅游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水土保持项目范围涵盖8个州(市)的28县(区、市),受益人口66.32万人,受益村709个。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坚持以湟中县卡阳小流域为示范模板,先后打造尖扎县扎玛当小流域、乐都区卯寨沟小流域、民和县寺沟峡小流域等“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养殖”模式的小流域精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向高质量发展积极迈进。

  聚焦重点,因地制宜。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眼于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以解决粮食、能源、饮水、增收致富和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合理安排各项治理措施,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成为青海省水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支撑。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水土流失治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青海省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出台了《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青海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办法(试行)》,配套制定了《青海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青海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专项考核评分细则》,协调发改、财政等七部门首次对8市(州)人民政府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专项考核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督导各市(州)县(区)政府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能。

  2020年以来,青海省先后实施了《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要点》《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履职督查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实施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启动了《青海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对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有力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已落实71项重点工程项目资金3.69亿元,开工建设71项,完成投资3.1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6平方公里,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等工作有序推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水平、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如何做好下阶段水土保持工作?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负责人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在强监管上下功夫,在补短板上做文章,完成《青海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工作,不断推动青海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